記者從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獲悉,根據我縣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地理條件等因素,我縣著力打造四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包括園區輕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綠松石特色產業和旅游業,力爭2021年四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23億元。
園區輕工業方面,圍繞固鏈補鏈延鏈強鏈,加快智能電子、衛浴汽配、服裝服飾、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力爭實現園區輕工業產值50億元以上。
加大園區產業鏈招商引資力度,統籌招商力量、招商信息和招商資源,緊盯重點產業上下游企業配套,著力培養、引進更多頭部企業和有終端產品的企業,同步引進原材料生產企業、生產服務企業入駐,促進園區企業原料互供、資源共享、鏈接共生,力爭全年入園企業30家以上。
農產品加工業方面,全鏈條推進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煙葉、竹子、畜禽養殖等農業產業發展。力爭2021年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100億元。
在茶葉產業上,幼齡茶園繼續落實管護獎補政策,改造低老茶園1萬畝,支持綠茶,紅茶、黑茶、磚茶、花茶以及茶飲料等多元發展。在食用菌產業上,穩定2500萬棒的種植規模,大力推進南三縣會用苗交易市場建設,繼續支持富都、綠谷等龍頭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在中藥材產業上,重點發展以黨參、川烏、柴胡為主導的中藥村品種,逐步形成集種植、加工、交易于一體的特色中藥村集散中心。在竹產上,新建大經竹和景觀竹基地1萬畝,規范化管護老竹林4萬畝,打造一批竹產業示范鄉鎮、示范村、示范庭院。在畜禽養殖上,按照“1+N+5”的總體發展思路,著力打造生豬養殖全產業鏈條。全面落實仔豬供應、能繁母豬保險、養殖場貼息貸款等支持政策,依托上海東方希望集團謀劃推動生豬養殖基地、飼料加工廠、屠宰場、冷鏈物流、肉制品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力爭實現畜牧業產值20億元以上。在煙葉產業上,穩定2.5萬畝種植面積,確保產量達到5萬擔,產值達到7500萬元。同時,因地制宜發展中華小蜜蜂、水產養殖等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綠松石特色產業方面,聚焦國際綠松石之都定位,做大傲強綠松石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力爭綠松石產業實現產值35億無以上。
爭取出臺《十堰市綠松石資源保護條例》,積極推進潘口、文峰礦權設置,確保綠松石資源依法有序開發。進一步優化“一 城一園多基地”發展格局,推動綠松石抖音直播基地、武漢國際礦業權交易中心竹山綠松石平臺、竹山綠松石跨境電商平臺、卓爾·中國綠松石小鎮規范化運營。
旅游產業方面。以構建“一軸七組團”旅游格局為突破口,鼓勵引導旅游與更多產業交流碰撞、融合發展,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力爭全年接待游客4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億元以上。
依托國有文旅投資公司,引進實力投資主體開發武陵峽、九女峰、女媧山等景區,啟動太和梅花谷4A級景區、圣水湖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加快推進新長城影視、五福山水和圣水潮、九華山林場森林康養等項目建設,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產業、資源等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文化創意、森林康養、特色民宿、休閑農業、研學旅游、科技體驗等旅游新業態。(向繼華)
竹山縣寶豐工業園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