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我縣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堵點、焦點問題,不斷優化政務審批辦事流程、環節和時限,讓群眾辦事少做“填空題”,多做“選擇題”,政務服務環境不斷優化,群眾辦事滿意度不斷提升,企業開辦速度明顯加快。
“十一”黃金周期間,十堰小伙黃昌鵬在縣城開辦的奶茶店順利開張迎客,能抓住“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提前開業,讓黃昌鵬連連感嘆幸福來得太突然,“辦證只跑了一次,能搶在十一假期開業,不僅給店里帶來了可觀現金流,更在市場推廣上搶占了先機。”
讓黃昌鵬感到突如其來的幸福感,來自于我縣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過去開辦食品經營類商戶,需要經過申報、受理、現場核查等多個程序,在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方可再次申辦營業執照,時間冗長,程序繁瑣。
而在此次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過程中,縣行政審批局將涉及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證照分離”改革范圍,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和“告知承諾制”改革,如餐飲、便利店、藥店等業態營業執照辦理均可實現一表申請、一窗發放、半天辦結,零成本的“2半0”目標,優于省定“210”標準。
“個體工商戶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差,幫助他們走好‘最初一百米’尤為重要。”縣行政審批局市場服務股楊巾顯然很懂得小微企業的痛點、難點在哪里。她介紹,通過改革精簡行政審批事項32項,減少辦事環節16個,政務服務機構通過合并同類項實現“進一家門、辦多家事”,解決了群眾“來回跑、多頭跑”等問題,對于小微企業快速落地、更好成長營造了寬松的準入環境。
“以前是‘店等證’,現在‘證等店’,無形中給我們節省了很多成本。”說到今年政務服務環境改善,用心人大藥房店長劉琴對此深有感觸。所謂“店等證”是因為藥方開設涉及藥品經營許可、醫療器械經營許可等諸多條件,以前店面裝修完畢證照卻姍姍來遲,房租、人工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很多開支。
針對“店等證”的尷尬,我縣在全市創新推行“一照含多證”改革,無疑是一劑良藥。通過“一照含多證”改革,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優化審批服務,營業執照辦理的前置許可完成“大瘦身”,企業營業執照和許可審批實現同步受理、即時互認、聯審聯辦,在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證時限的同時,實現了“準入”“準營”同步提速,有效促進了各類市場主體較快增長。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最有發言權。圍繞營商環境走在前列目標,我縣敢于創新舉措破解辦事“頑疾”,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激發市場活力的“乘法”,通過“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等系列硬措施,今年全縣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008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17.5%,通過政務服務“化繁為簡”市場活力明顯增強。
(黨時軒 梁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