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勇 張賜中 楊世成
竹山二中2004年秋季招生從7月20日開始預錄,截止8月8日下午,市教育局下達該校的招生計劃800人全部錄滿,從8月9日開始一直到學校正式開學,每天都有近百名家長要求將子女送來就讀。
竹山二中連續四年招生都出現如此盛景,該校有何魅力使得學子競向就讀呢?
“三為”宗旨入人心
2000年,該校校長張勇在全縣中小學校中率先提出了竹山二中的辦學要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并把這一承諾印發給每一位學生家長,同時在電視、報紙上進行廣泛宣傳。
這年秋季,一位學生跟家長反映:“學校什么都好,就是缺水不好”。學校獲悉后,立即召開會議研究方案,決定先從學校附近的下壩村委會水廠“借水”,同時在校園內開挖一口水井,建一個水塔,第二天就動工了。兩個月后,學生用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為了解決學生就宿緊張的難題,18位老師在校外租房,校內有22位教師都是三口之家仍擠在不足20平方米的單身宿舍里,但學生住宿的房子卻是學校最好的房子。學校在資金非常緊張的條件下,于今年4月份正式動工興建學生公寓樓,明年3月份全校住宿生即可入住。目前,學校正在積極籌建科技樓和校園網、興建標準化運動場和高標準改建食堂。
這一切向我們佐證:三個“為了”已成為竹山二中的辦學宗旨。
“上梁”中正“下梁”堅
校長張勇在全校教職工例會上多次說:“團結出干部,團結出成績,團結出人才”。大小事情都由校委會、職代會討論決定,任何領導都不搞一言堂。學校把每周四下午定為校委會例會時間,雙周一下午定為班主任例會時間,主要討論一周來的工作落實情況,部署下周工作。各項工作都責任到人、責任到事,既明確分工,又通力合作,從而保證每項工作不流于形式。他還經常強調:班子成員要做教師的榜樣,教師要做學生的榜樣;學生看老師,老師看領導。班子成員團結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深深鼓舞和打動著全校教職員工,涌現出了一大批勤勞求真的教師隊伍,他們人人以講大局、比奉獻、教好書、育好人為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嚴把學校“嘴巴”關
從2000年秋季開始,該校實施封閉式校園管理,把好學校大門,嚴防“病從口入”。2003年“非典”時期,一位縣領導事先未通知來校視察,車行至校門,門衛不予放行。這位領導下車履行了登記手續才讓進了校園,車仍留在校門外。
不僅如此,學校在學生三餐、午休、晚休、節假日等學習以外的空閑時間都有專門的值周領導、團委老師、男女生管理員、學生會干部在食堂、宿舍、運動場等場所值班,以防發生意外。住讀生周末回家必須履行由班主任、管理員、家長簽字的請假條才能放行,走讀生一律憑出入證出入校門。嚴格的封閉式校園管理,杜絕了閑散人員隨意進出校園,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和正常的教學秩序不受干擾,使學生不僅“進得來”、“留得住”,更能“學得好”,解除了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
群策群力播“甘霖”
該校從貧困縣情的實際出發,實施愛心救助工程。每學期開學初,對各年級成績前60名優秀學生及高一新生中考成績全縣前700名的給予學費減免,還對品學兼優家庭特困生實行報名費全免和免費就餐。各班都成立了“班級互助基金”,隨時為貧困學生組織募捐。高三年級全體教師從每月工資中捐助100到200元,已是多年來從校領導到每一位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學校黨員干部還與貧困生實施結對幫扶,落實幫扶責任。此外學校每年還積極向上爭取“明德獎學金”、“旅臺同鄉獎學金”、“希望工程”等救助。多途徑的愛心資助,真正兌現了“不讓一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的承諾。
質變量變起“反應”
近幾年,竹山二中通過強化教學過程和終端管理,全體教師因材施教,教學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采訪中,我們看到一組記錄著該校近幾年高考成績的數據:1998年上省線2人,摘掉上省線“剃光頭”的帽子;2001年上省線20人;2002年上省線73人;2003年上省線猛增至231人,升學率達74.5%,高考綜合評比獲十堰市同類高中第二名;2004年上省線353人,本科上線217人。可以看出,竹山二中已真正成為向大學輸送人才的基地。日前,2005屆全體高三教師簽訂了《2005屆高三教師承諾書》,正以飽滿的斗志和真抓實干的精神備戰明年的高考,相信竹山二中2005年高考必將取得更大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