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一中摘取全市高考綜評“探花”揭秘
□ 黨世根 但林堂
2004年,竹山一中高考本科上線率位于南三縣之首,其綜合評分位于全市8個市級重點高中第三,被市教育局授予2004年高考優勝學校。該校能夠躋身全市前三強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
為了推動教師隊伍更新教育觀念,該校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和自我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近年來,聘請了一批教授、學者來學校介紹教育新觀念、新信息;派出校班子成員和骨干教師赴省內外學習;組織教師收看名人錄像報告;開展學習座談,相互觀摩,相互促進。同時,該校還投入大量資金更新教育教學設備,支持教師們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給老師搭建一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寬廣舞臺,充分調動他們從事教育科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地促進了科研型學校教育特色和科研型教師隊伍的發展,為學校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著力創建“五型”學校
“教育就是服務,這是一種新的辦學思想。社會為學校服務,領導為教職工服務,教職工為學生服務,學生為學習服務。從思想、心理、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開展服務,這是竹山一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證。”校長周益禮如是說。近年來,該校經多方努力,爭取資金600多萬元,建成了新教學樓,按國家標準裝備了物理、化學、生物等8個實驗室,為各教室配備了先進的電視、音源、校園網和電子監控設備。對學校禮堂、餐廳、學生公寓進行修繕,添置設施,使學生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在抓好“硬件”服務設施的同時,學校還十分重視“軟件”服務建設,開展創建“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實干型”學校活動。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竹山旅臺同鄉獎學金暨崔學禮先生獎助金,使在校2000余名學生獲得獎勵和資助,學校還爭取低保金,使百名優秀貧困生得到救助。
營造良好的樂學氛圍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他們在深入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富有創造性的研究。首先,學校制定和完善了課堂教學常規及教學評價標準,對每學期的匯報課、示范課、公開課、研究課提出了具體要求。其次,主張教師們百花齊放,各顯其長,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思維,增長其實踐和創新能力。再次,開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流動的教學過程,給學校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新奇的活力:有的教師教學方式富有激情,容易振奮學生的情緒,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的教師善于引導、和藹可親,無形中消除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
正是在校領導和老師的努力下,竹山一中人實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目標,用多元化的手段搭建起了能夠讓學生樂學和展示機會的平臺,為教學改革的發展開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2004年,635名學生參加高考,有8名學生超過600分,上省線576人,上線率為89.1%,上本科線480人,本科上線率為75.6%。
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這是實實在在的業績。
透過輝煌,在喜悅中我們感受到了竹山一中人不居人后、搶前爭先的精神;透過輝煌,在振奮中我們看到了竹山一中與時俱進、快速發展的燦爛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