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是黨和國家聯系群眾、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穩壓器”和“調壓閥”。柳林鄉黨委、政府針對全鄉改革、發展中面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把信訪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力抓手,切實轉變了干部作風,融洽了干群關系,促進了社會穩定,推動了鄉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2003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402萬元,同比增長8%;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775元,同比增長7%;財政收入達到426萬元,同比增長23.5%,超出縣下達380萬元任務46萬元,財政收入躍居全縣第三;人均提供財政收入260元,位居全縣第一;社會治安秩序井然,沒有1例上訪事件的發生,在年度目標考核中名列全縣第一,榮獲縣委、縣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紅旗單位”稱號。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筑牢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防線
新形勢下,民主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執政為民理念不斷延伸。基層政府處于改革、發展的最前沿,直接面對交織出現的各類社會矛盾。群眾來信來訪,體現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和依賴,做好信訪工作,基層政府責無旁貸。為使信訪工作積極有效地開展,鄉黨委、政府每年先后多次召開四家班子聯席會,專題研究信訪工作,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工作合力。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成立了信訪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信訪工作談心室,明確了信訪專干,使全鄉信訪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我們認為:首先,做好信訪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來信來訪,說明了群眾生產生活有困難,或者是對政府的工作有異議,必須站在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去審視信訪工作,為群眾排憂解難,釋疑解惑,用熱情周到的信訪工作贏得群眾,打牢群眾工作基礎。其次,抓信訪工作就是抓為人民服務。信訪工作無小事,信訪工作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必須樹立抓信訪工作就是抓為人民服務的新觀念,把信訪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第三,抓信訪工作就是抓生產力。信訪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信訪工作就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抓信訪工作就是抓生產力。基于以上認識,全鄉廣大干部消除了顧慮,增強了信心,強化了責任,形成了齊抓共管、通力協作的工作格局。
二、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制度,開創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局面
信訪工作涉及面廣、成因復雜、政策性強,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制度,使信訪工作健康發展。幾年來,我們開創了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局面。一是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我鄉位于兩省市(湖北、重慶)五縣區(竹山、竹溪、房縣、神農架、巫溪)六鄉鎮(官渡、桃源、向壩、九道、九湖、白鹿)的結合部,社情復雜,各類矛盾潛伏。近年來,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人民內部矛盾增多,信訪內容涉及到農民負擔、生產生活、計劃生育、鄰里關系和干部作風等諸多方面。我們敏銳意識到,主動做好信訪工作必須關口前移,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我們通過“干部下訪”,在第一時間內掌握了社情民意,做到了信訪工作“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重大矛盾糾紛不出鄉”。二是變“文來文往”為“人來人往”。在辦理信訪過程中,必須要有深厚的群眾感情,杜絕簽個意見、下個指示或已閱知等簡單的文字處理,克服官僚主義。多年來,我們克服了“文來文往”現象,做到了“人來人往”。不管信訪案件能否得到解決,我們都與信訪對象面對面,爭取信訪對象的理解與支持。2003年4月,白河村花地20多戶老百姓對白河村執行稅費改革有意見,群眾蓄謀上訪,副鄉長沈發英知情后,連夜趕去做工作,澄清了事實,平息了醞釀中的上訪事件。三是變“答復型處理”為“落實型處理”。處理信訪案件,不能坐在辦公室里想點子,搞簡單的息事寧人,只研究對上如何匯報,對下如何安撫了事,久而久之,會導致矛盾激化、越級上訪。對于信訪案件,不僅要答復好,更重要的是要處理好,必須把“答復”和“落實”結合起來,給信訪對象一個滿意的答復。白河村長灣村民陳德蓮1996年在柳河改造工地上意外受傷,醫治后經常復發,2002年其要求解決生活困難,鑒于她因工負傷、家大口闊的實際,鄉政府決定每年從民政救濟款中調劑400元錢用于生活補助,此舉讓陳德蓮家人感動不已。
三、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工作重點,增強執政為民的信訪工作實效
當前,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于關鍵時期,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全力服務小康建設。在信訪工作實踐中,我們注意總結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不斷完善提高;突出信訪工作重點,主攻難點、焦點,避免工作誤區。一是抓領導。做好信訪工作,領導是關鍵。我們較好地落實了領導信訪值班接待制度,對重大問題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調處,確保領導到位。今年3月5日,我鄉鄭家坪村農民徐自才到鄉政府反映,與他同去河北的16名務工者被困,急需解救。鄉黨委書記袁平安同志當機立斷,迅速主持召開在家領導會,研究解救我鄉受困民工事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16名被困民工于3月底順利返竹。二是抓投入。開展信訪工作,經費投入是保障。鄉黨委、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2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信訪綜治工作。另外,對于個別重特大信訪案件具體對待,優先安排工作經費。如為解救我鄉16個被困民工,鄉政府一次性安排專款5000元。三是抓機制。幾年來,我們健全、完善以干部下訪為主的信訪排查機制,實行了信訪辦綜合調處、基層網絡經常調處、駐村干部包村調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村干部跟蹤家訪、調解人員跟蹤回訪、信訪辦跟蹤巡訪的回訪機制,確保信訪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江 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