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有一位宰相叫公孫儀,他喜歡吃魚是出了名的。當時有很多人為謀求個人的一些利益討好他,爭先恐后地買了魚來送給他??墒牵看斡腥怂汪~來,都被公孫儀擋在了門夕卜,公孫儀的弟弟不解地問他:“別人誠心送給你魚,你為什么不收呢?”公孫儀十分嚴肅地說:“如果我收了人情,為人辦違犯法規的事,便會丟了官,丟了官還會有人送魚給我嗎?現在我不收人家的魚,至少我可以自己買魚來吃,而且心安理得。”公孫儀正是這樣自覺自律,他的清廉事跡才被后人廣為傳頌。
由公孫儀拒魚的事而想起了慎獨。“慎獨”一詞,出于儒家用語,《禮記·中庸》說:“莫見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君子在獨處時,他的行為舉止謹慎不茍,絕不越軌。傳說東漢高官楊震,一天夜里有人送來5公斤黃金行賄。送禮者說:“黑燈瞎火的夜晚無人知道?!睏钫疬尤灰恍Γ骸疤熘?、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無人知道呢?”這樣的“四知”觀其實是從歷史和環境的角度對慎獨精神的一種理解。而我們今天的為官者,思想境界應當比古代清官高,不能只停留在害怕被“知”而拒賄,而應當時時處處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理直氣壯地拒“財”、拒“色”,讓行賄者感到無計可施,退避三舍。
在當今改革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中,慎獨是人民公仆經受考驗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石。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紙是包不住火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凡是開口馬列主義,閉口廉潔奉公,背后貪財迷色者遲早有被揭穿的一天。人民公仆只有時時慎獨,事事慎獨,才能堅持純潔的黨性原則,才能堅持“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才能樹立廣大人民群眾崇敬的良好形象。(朱本雙)
由公孫儀拒魚的事而想起了慎獨。“慎獨”一詞,出于儒家用語,《禮記·中庸》說:“莫見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君子在獨處時,他的行為舉止謹慎不茍,絕不越軌。傳說東漢高官楊震,一天夜里有人送來5公斤黃金行賄。送禮者說:“黑燈瞎火的夜晚無人知道?!睏钫疬尤灰恍Γ骸疤熘?、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無人知道呢?”這樣的“四知”觀其實是從歷史和環境的角度對慎獨精神的一種理解。而我們今天的為官者,思想境界應當比古代清官高,不能只停留在害怕被“知”而拒賄,而應當時時處處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理直氣壯地拒“財”、拒“色”,讓行賄者感到無計可施,退避三舍。
在當今改革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中,慎獨是人民公仆經受考驗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石。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紙是包不住火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凡是開口馬列主義,閉口廉潔奉公,背后貪財迷色者遲早有被揭穿的一天。人民公仆只有時時慎獨,事事慎獨,才能堅持純潔的黨性原則,才能堅持“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才能樹立廣大人民群眾崇敬的良好形象。(朱本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