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 書記
2月21日,我們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后到麻家渡鎮的牌樓、墩梓村,寶豐鎮的喻家塔、曹家灣、深溝、上壩村,擂古鎮的棗園、紅巖等村進行了實地察看和走訪座談,由此對當前我縣農村形勢有了更加準確的把握,對農業農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同時也對一些重要工作和重大問題進行了理性地思考。
一、當前農村形勢總體較好
1、政策好。稅費改革及配套改革在深入推進,退耕還林、天保工程在大力實施,扶貧開發、以工代賑力度在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增加,糧食直補、水稻補貼、教育“兩免一補”等政策也在逐步到位。
2、人努力。調研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無論是鄉鎮還是村,工作思路是清晰的,工作重點是明確的,整個農村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所到之處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院院通路、村村有衛生室的目標。
3、天幫忙。這幾年,雖然局部地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但由于各級政府抗災措施得力,社會各界大力援助支持,災后重建力度大、恢復快,總體上是風調雨順的年景。
二、全縣農村工作仍然存在著不足和差距
1、農村經濟總體水平較低。目前,全縣整個大農業在GDP中的份額不到5億元,人均收入只有1800多元,且絕對、相對貧困人口還有18萬人左右,占全縣人口的1/3。
2、工作特色不夠鮮明。真正能夠推介出去、能夠切實影響一批帶動一片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經驗不多。
3、思維方式相對落后。在如何運用市場手段謀求和推動經濟發展上研究的還不夠;爭取政策資金花的時間多,利用市場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力度不夠;扶貧工作輸血型的較多,造血型還不強。
4、重點重抓落實不力。沒有集中主要精力解決主要問題,沒有很好地把有限的政策、資金、人力等資源整合起來。
三、關于重點貧困村建設的思考
通過走訪調查,我深刻地體會到,要圓滿完成重點貧困村建設的年度任務,必須在“七個好”上下功夫。
1、必須要有一個好班子。加強村班子建設,是搞好重點貧困村建設乃至整個農業農村工作的前提。對村級組織和村干部隊伍建設,縣里是高看一等、厚愛一層,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專門表彰了十佳村黨支部書記;前不久,又專門從縣鄉機關挑選了261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上兼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目的就是要加強村班子建設。
2、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民風。一方面要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東西,引導群眾從愚昧落后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要敢于同歪風邪氣作斗爭,努力把正氣樹得濃而又濃,讓歪風邪氣沒有任何市場。
3、必須要選好建設項目。從調查情況看,通村水泥路建設、以水窖建設為主的農村人飲解困工程建設和以沼氣池建設為依托發展多位一體的庭院經濟建設這三個好項目,要不遺余力地抓好。
4、必須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培植一個好的產業。根據我縣目前的實際情況,村一級的產業建設主要應在三方面做文章。一是林特產業,二是畜牧業,三是打工經濟。
5、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發展基礎。不能心急氣躁,不能搞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更不能留下半拉子工程;既要立足當前搞建設,又要著眼長遠謀發展,既要重硬件建設,還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制度建設,切實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6、必須要營造一個好的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村上最好的品牌,謀求大發展都必須首先從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入手。當前我縣農村最需要營造的對外環境就是誠信環境和法治環境。
7、必須要追求好的工作成效。今年要啟動強強共建“綠色小康村”建設。
四、對培植縣域經濟增長極的思考
在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縣委作出了“以城關、寶豐、官渡三個鄉鎮為軸心,著力培植全縣三大經濟增長極,形成全縣三大經濟板塊和經濟高地”的總體部署,這是實現縣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這三個鄉鎮特別是作為全縣最大的鄉鎮寶豐鎮,在搞好常規性重要工作的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建筑建材、塑料制品、珠寶飾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傳統工業和特色工業,大力發展以茶葉、木瓜為重點的農業特色產業;加大經營城鎮工作力度,搶抓水電移民機遇,提升城鎮功能和品位;進一步創優經濟發展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增強鎮域經濟活力,真正把寶豐建設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經濟增長極,建設成為竹山的“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