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10月27日上午,我們在通往潘口鄉小漩居委會的一條公路上看到,三三兩兩載滿蔬菜的摩托車、三輪車駛向城區。4組菜農朱端友拔起蔬菜地里的蘿卜高興地合不攏嘴:“去年,我種的蔬菜銷路不錯,今年我把4.2畝責任地全部種植了蔬菜,預計今年畝平收入8000余元,總收入可達3萬余元。”
像朱端友一樣,懸鼓洲、輕土壩等村的農民家家種有蔬菜。鄉黨委書記陳濤介紹,目前,通過科學規劃、政策獎撫、農技部門指導,全鄉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80畝,畝平收入由原來的4000元不到增加到現在的8000多元,使菜農走上了科技種菜致富之路。
在剛剛閑幕的潘口鄉第十次黨代會上,新一屆鄉黨委向全鄉干群描繪了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確立了打造三大產業 實現強鄉富民的目標。
發展特色產業,興建生態示范園區。在小漩居委會新發展蔬菜基地200畝;在潘口河流域建設生態高效核桃基地1500畝;在魏溝村新建高山地膜洋芋800畝、新建茶葉基地1000畝;在小旋居委會、魏溝等村發展葡萄、石榴等小林果1500畝;打造具有采摘經濟效益和旅游觀光效益的生態產業示范園。充分利用龍王溝等村山場資源,興建規模化、標準化山羊、生豬、土雞、肉牛為主的畜牧基地。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推廣科學養殖,健全技術服務體系,培植養殖大戶,力爭5年新增養殖專業合作社12家,家庭農場58家,培植標準化養殖示范戶140戶,實現養殖產業經濟收入3000萬元以上。
創優發展環境,實現工業提檔升級。加大“三大園區”周邊環境治理,完善配套服務,創優發展環境,推進通濟溝工業園滿園生產,外引內聯企業落戶魚嶺工業園,做強龍王溝生態農業示范園。按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做大生態礦業。加快推進潘口礦區綠松石采礦權設置,確保潘口興竹公司依法取得綠松石采礦權。大膽探索集體、公司與礦區群眾三者利益兼顧的分配機制,創立新型生態礦業可持續發展體系。整合綠松石礦產資源,開展綠松石深加工項目,延長企業生產鏈條,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增加規模企業產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培植億元企業3家,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家,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逐步凸顯。
加快轉型發展,做深做優特色旅游。圍繞打造“轉型跨域新潘口”戰略,利用山清水秀底蘊厚重的人文資源,挖掘潘口湖等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找準人文景觀和鄉村旅游結合點,加大對外宣傳和招商力度,包裝精品旅游線路,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延長旅游產業鏈條。依托區位優勢,著力建設綠色環保、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養生、休閑、電商、小吃、古玩一條街及高標準游客接待中心,吸引游客前來吃農家飯菜、品高山綠茶、賞鄉村美景、悟人文風韻,真正實現人、山、水、林互動。通過拓展旅游發展空間、提升旅游產業檔次、增加旅游產業收入,引導能人志士建成標準化農家樂45家,實現旅游經濟收入4000萬元,利稅300萬元。(黨世根 張旋)
像朱端友一樣,懸鼓洲、輕土壩等村的農民家家種有蔬菜。鄉黨委書記陳濤介紹,目前,通過科學規劃、政策獎撫、農技部門指導,全鄉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80畝,畝平收入由原來的4000元不到增加到現在的8000多元,使菜農走上了科技種菜致富之路。
在剛剛閑幕的潘口鄉第十次黨代會上,新一屆鄉黨委向全鄉干群描繪了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確立了打造三大產業 實現強鄉富民的目標。
發展特色產業,興建生態示范園區。在小漩居委會新發展蔬菜基地200畝;在潘口河流域建設生態高效核桃基地1500畝;在魏溝村新建高山地膜洋芋800畝、新建茶葉基地1000畝;在小旋居委會、魏溝等村發展葡萄、石榴等小林果1500畝;打造具有采摘經濟效益和旅游觀光效益的生態產業示范園。充分利用龍王溝等村山場資源,興建規模化、標準化山羊、生豬、土雞、肉牛為主的畜牧基地。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推廣科學養殖,健全技術服務體系,培植養殖大戶,力爭5年新增養殖專業合作社12家,家庭農場58家,培植標準化養殖示范戶140戶,實現養殖產業經濟收入3000萬元以上。
創優發展環境,實現工業提檔升級。加大“三大園區”周邊環境治理,完善配套服務,創優發展環境,推進通濟溝工業園滿園生產,外引內聯企業落戶魚嶺工業園,做強龍王溝生態農業示范園。按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做大生態礦業。加快推進潘口礦區綠松石采礦權設置,確保潘口興竹公司依法取得綠松石采礦權。大膽探索集體、公司與礦區群眾三者利益兼顧的分配機制,創立新型生態礦業可持續發展體系。整合綠松石礦產資源,開展綠松石深加工項目,延長企業生產鏈條,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增加規模企業產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培植億元企業3家,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家,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逐步凸顯。
加快轉型發展,做深做優特色旅游。圍繞打造“轉型跨域新潘口”戰略,利用山清水秀底蘊厚重的人文資源,挖掘潘口湖等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找準人文景觀和鄉村旅游結合點,加大對外宣傳和招商力度,包裝精品旅游線路,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延長旅游產業鏈條。依托區位優勢,著力建設綠色環保、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養生、休閑、電商、小吃、古玩一條街及高標準游客接待中心,吸引游客前來吃農家飯菜、品高山綠茶、賞鄉村美景、悟人文風韻,真正實現人、山、水、林互動。通過拓展旅游發展空間、提升旅游產業檔次、增加旅游產業收入,引導能人志士建成標準化農家樂45家,實現旅游經濟收入4000萬元,利稅300萬元。(黨世根 張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