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明桂,女,48歲,先后獲得移民創業標兵、計劃生育家庭創業能手等榮譽稱號。
“你做的保暖棉鞋穿著好暖和哦。”“朱嫂子,再給我裝20斤苞谷酒,一會兒我帶回家。”“煙熏臘肉啥時候有啊?我要買幾塊過年吃。”……1月17日,客戶的電話不時地打進來,我簡直快要忙不過來了。
我以前在柳林鄉天臺村住,山高人稀,交通不便,生活環境差,家庭也不富裕。2011年,龍背灣水電站移民搬遷工作啟動后,我搬遷到寶豐鎮曹家灣村。
在新居住點,我按照統一規劃,建起了兩層磚混結構的新房,面積超過250平方米。在縣移民局和鎮、村等單位的幫扶下,2011年11月,我建起了養豬場,年出欄生豬200多頭。為了掙更多的錢,我到處打聽市場行情,2012年我又辦起酒廠,年產苞谷酒2萬多斤。2014年秋季,我去襄陽學會了棉鞋加工技術,回來后,請了5位移民加工棉鞋。
烤酒、養豬、熏制臘肉、棉鞋加工,創業從最初的虧損到現在盈利,純收入從20萬元到40萬元,還為20多名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從山溝溝里搬出來,現在出行方便多了,創業門路也更寬了。現如今,我正準備再投資發展中藥材產業,帶領更多群眾發家致富。 (袁平凡 整理)
延伸閱讀:
“十二五”時期,我縣先后建成潘口、龍背灣、小漩三大水電站,直接招商引資80億元,拉動地方投資50億元。全縣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90萬千瓦,年發電總量突破20億度,產值突破10億元,庫區移民達到5.3萬人。新建上庸、柳林、官渡、深河4個移民集鎮、70多個移民集中安置小區,9000戶移民家庭轉型創業發展,涌現1000名移民創業標兵,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