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院全景

福利院舊址
十幾年前,看到村里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住破房,飯沒人做,衣服沒人縫補,病了無錢醫治、無人伺候靠硬扛,真是很可憐!
如今,各鄉鎮福利院都是亮堂堂的高樓,電視、洗衣機、空調、太陽能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飯有專人做,衣被專人洗,病了有人陪床問候,很多老人聚一起,安享晚年!
日前,記者來到文峰鄉福利院。該院處在美麗的香爐山腳下,居住著來自全鄉100多個五保老人。他們或在花園散步,或三五成群聊天、看電視、打撲克,不能自理的老人坐在輪椅上,沐浴著暖暖的陽光,享受著護理人員對他們的悉心照顧。
近年來,竹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生保障,把農村福利院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從2010年起,連續5年將農村福利院建設列入政府“十件實事”,縣鄉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福利院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縣鄉聯動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縣財政每年落實配套資金500萬元,縣供電供水部門優惠福利院水電接入,各鄉鎮自籌解決福利院建設場地“三通一平”等項目前期工作……
5年來,縣鄉投入福利院項目建設資金5000多萬元,新建鄉鎮中心福利院17所,占地面積662畝,所有福利院按照秦巴庸派風格設計,框架4層,四室一廳一衛結構,設置有休息室、娛樂室、醫務室,集中供養五保老人1700人。縣里通過增加編制、公益崗位,配齊鄉鎮民政助理、民政會計和服務人員,各鄉鎮選調有愛心、責任心的本地干部任福利院院長,縣民政局干部包院督辦,開展業務培訓和精細化指導,培植示范院所,推動全縣福利院管理上水平,院容院貌大改善,五保老人俱歡顏。

數讀成績
●“十二五”期間共社會化發放各類惠民資金51961萬元。
●投資近5000萬元完成全縣17所鄉鎮中心福利院危房改造工程。
●投資約2200萬元完成210個城鄉社區服務站建設。
●投資550萬元幫助1003戶因災倒房戶完成倒房恢復重建。
●投資約300萬元完成15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建設。
●投資近200萬元完成縣光榮院、縣社會福利院提檔升級工程。
●投資約200萬元完善縣殯儀館配套服務設施、扶持寶豐鎮殯儀館建設。
●投資70余萬元完成9處烈士陵園、紀念館、墓地建設和保護工程。
你說我說
●縣民政局局長王世國:照管好五保老人和低保弱勢群體是民政人的責任。我們會繼續努力,想方設法,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條件。
●麻家渡鎮福利院院長張西平:我本來是一名鎮干部,當福利院長雖然很苦,我覺得是積德行善的事,老人都非常依賴我,我很幸福。
●官渡鎮新街村村民王友學:如今的五保老人有國家管,在福利院養的白白胖胖的,跟有兒有女家庭條件差的比還快活些!
●文峰鄉福利院五保老人袁化海:沒想到我老了能享受這樣的福,感謝共產黨!我在福利院吃得好、住得好,很開心!
愛讓他們有了幸福家
獲得幸福,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五保老人曾是社會弱勢群體,生活質量差、居住環境差、就醫看病難。是黨的優惠政策,是全社會的廣博愛心,讓他們有了幸福的家。如今,五保老人在福利院這個幸福的家中生活得恬靜安逸。
弱勢群體的幸福才是真幸福。近幾年,我縣圍繞“吃有提高、病有良醫、住有宜居、娛有所樂”四個方面的目標,推進鄉鎮中心福利院建設,加快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步伐,強化投入支撐、基礎建設、規范管理和親情服務四個保障,讓全縣五保老人安度晚年、怡享天年。
作為五保老人人生的最后一站,福利院在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圍繞人性化、精細化、全優化服務主題,所有工作人員中開展了“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安全心”“心”級工作人員評定活動,把老年人當作自家的父母來關愛。生活上實行了每周菜譜制度,一日三餐,做到了飯菜新鮮,干稀搭配,四季更替適時更換衣被,真正讓五保老人進得來、住得下、過得好。
服務老人,要能吃苦、不怕臟、有耐性,還要善于交流,熟練掌握各種技能,福利院的工作難度和強度較大,工作人員中除院長是公職人員外,大多是公益崗位,工資待遇低使得很多優秀的服務員另謀他就。如何穩定隊伍、完善服務光靠民政、福利院本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希望得到社會進一步關注支持,同時也希望社會愛心人士進院向老人獻愛心做義工,給予老人更多關懷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