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時期,我縣認真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基本走上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道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超過計劃,農輕重比例關系趨于合理。1985年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6564萬元,超額完成計劃的12.9%。一、二、三產業比重由83%、11%、6%調整到74%、14%、12%,三大產業比重逐步趨于合理。
第二,家庭經濟承包制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六五時期,我縣積極推行黨的農村經濟政策,實行家庭經濟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同時實施了農業、農村工業、商業、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方針,從自然經濟逐步向商品經濟轉變,使農民變為懂生產、會經營的商品生產者,198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2249萬元,其中,種植業比重由62.79%下降到58.9%,林、牧、副、漁各業上升到41.1%。到1985年末,有30%農村勞動力從種植業中分離,農村經濟出現百業興旺的局面。但在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沒有體制轉變的具體措施,忽視了農業科學的應用和農業基本建設,在發展集鎮建設上沒有統一規劃等。
第三,工業經濟在“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指引下穩步前進。六五時期,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315萬元,完成計劃的100.66%。工業企業開始面向市場,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霍河電站、汽車配件廠、磷肥廠、纖維板廠等百萬元以上產值的企業建成投產,對我縣工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鄉鎮工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農產品、礦產品等自然資源為優勢的開發加工利用體系,對全縣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原材料緊張影響了我縣經濟生產和建設,計劃內統配缺口較大,計劃外組織供應價格偏高。
第四,商業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商品零售額以年均20.6%速度增長,1985年達到10145萬元,完成計劃的175.7%。電扇、洗衣機、電冰箱進入了人民的消費領域。
第五,交通運輸業條件得到了改善。新建公路128公里,改造64公里,新建橋梁兩座,有力的促進了城鄉商品流通,促進了山區經濟發展。
第六,重點項目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建設上,改變了投資方向,既進行生產性建設,又兼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1985年,全縣非生產性投資達到134.8萬元。
第七,科教文衛事業也有了發展。科技上,取得了53項科技成果,開發新產品150個,教育上注重專業調整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5%;衛生事業上,整頓醫療單位,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病床數提高到590張,愛國衛生運動和疾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成效。計劃生育上成效顯著,1985年人口增長率為7.2‰,基本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計劃之內。






第一,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超過計劃,農輕重比例關系趨于合理。1985年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6564萬元,超額完成計劃的12.9%。一、二、三產業比重由83%、11%、6%調整到74%、14%、12%,三大產業比重逐步趨于合理。
第二,家庭經濟承包制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六五時期,我縣積極推行黨的農村經濟政策,實行家庭經濟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同時實施了農業、農村工業、商業、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方針,從自然經濟逐步向商品經濟轉變,使農民變為懂生產、會經營的商品生產者,198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2249萬元,其中,種植業比重由62.79%下降到58.9%,林、牧、副、漁各業上升到41.1%。到1985年末,有30%農村勞動力從種植業中分離,農村經濟出現百業興旺的局面。但在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沒有體制轉變的具體措施,忽視了農業科學的應用和農業基本建設,在發展集鎮建設上沒有統一規劃等。
第三,工業經濟在“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指引下穩步前進。六五時期,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315萬元,完成計劃的100.66%。工業企業開始面向市場,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霍河電站、汽車配件廠、磷肥廠、纖維板廠等百萬元以上產值的企業建成投產,對我縣工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鄉鎮工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農產品、礦產品等自然資源為優勢的開發加工利用體系,對全縣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原材料緊張影響了我縣經濟生產和建設,計劃內統配缺口較大,計劃外組織供應價格偏高。
第四,商業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商品零售額以年均20.6%速度增長,1985年達到10145萬元,完成計劃的175.7%。電扇、洗衣機、電冰箱進入了人民的消費領域。
第五,交通運輸業條件得到了改善。新建公路128公里,改造64公里,新建橋梁兩座,有力的促進了城鄉商品流通,促進了山區經濟發展。
第六,重點項目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建設上,改變了投資方向,既進行生產性建設,又兼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1985年,全縣非生產性投資達到134.8萬元。
第七,科教文衛事業也有了發展。科技上,取得了53項科技成果,開發新產品150個,教育上注重專業調整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5%;衛生事業上,整頓醫療單位,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病床數提高到590張,愛國衛生運動和疾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成效。計劃生育上成效顯著,1985年人口增長率為7.2‰,基本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計劃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