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困難群眾富起來
——縣人社局扎實開展結對精準幫扶
今日竹山網消息 9月23日至26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5支工作隊先后來到寶豐鎮埡子街村、肖家埡村、水田坪村、新河村,扎實開展“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作。該局100多名干部,帶著一份真情和愛心,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慰問困難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查找貧困原因,提出致富對策,努力讓困難群眾逐步富裕起來。
一項堅定目標
精準扶貧是縣委、縣政府讓全縣各村貧困群眾盡快富裕起來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精準扶貧活動自今年8月份啟動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迅速行動。全縣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大會的第二天,該局局長李大智就帶領班子成員和二級單位負責人,深入到聯系村進行調研,了解情況。之后,根據本單位實際和聯系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扶貧幫建工作方案,明確了縣人社系統5支工作隊包保寶豐鎮新河村、埡子街村、水田坪村、肖家埡村等4個村和103戶幫扶對象,將用6年時間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
一條過硬紀律
“在幫扶中,各工作隊到村組農戶去了,必須嚴格生活紀律和工作紀律。”該局逢會必講。為保質保量推進落實精準扶貧工作,縣人社局明確規定:扶貧工作隊來去乘車不準租用轎車,均乘坐客車或面包車,嚴禁中午飲酒,不準在農戶家吃飯,嚴禁接收農戶贈送的土特產。記者3次跟隨該局工作隊采訪扶貧工作,工作隊員每次來去都是乘坐面包車。9月25日,記者與該局工作隊一起,采訪他們在新河村開展扶貧工作,面包車里一共坐了6名工作隊員。因為寶豐鎮黃栗片區正在擴修鄉村公路,加上車況較差,沿路顛簸的很厲害。“莫把車輪子顛掉了。”“屁股都顛瘦了。”趕路時,大家開玩笑地說,但都沒有任何怨言,認為是一種體驗,為老百姓做點好事都很高興。中午就餐,大家在出發前就準備了快餐面和一盒餅干。
一次深入摸底
幫扶,如何做到精準?摸清村組農戶底數是首要任務。自8月中旬此活動開展以來,該局班子成員和工作隊員先多次來到聯系村,認真聽取各村基本情況,并于8月26日前,全面完成了幫扶村貧困人口的核實核查摸底工作,協同幫扶村擬定了幫扶規劃,因地制宜制定了以產業發展為主的脫貧致富和發展規劃。在寶豐鎮埡子街村5組村民景正財家里,當得知李大智為他家脫貧致富了解情況而來時,景正財心里很是感激:“有你們幫我找路子,我一定好好干,多掙錢,讓家里生活好起來。”通過多次的調查摸底,該局鎖定了貧困村,瞄準了貧困戶,找準了致貧原因,制定了幫扶措施。
一回真情慰問
縣人社局通過調查摸底,聯系幫扶的4個村有103戶群眾家庭因疾病、智障、殘疾等原因,導致這些村民生活很是困難,或二次致貧。這103戶困難家庭,該局實行“統一領導、干部包戶”責任機制,采取一對一的進行幫扶。即:黨政主要負責人每人包3戶,黨組其他成員和二級單位負責人每人包2戶,其他干部每人包1戶。新河村四組李代林、胡英憲、梁登平等3戶村民,由局長李大智聯系包保。每到一戶,李大智首先了解其家庭生產生活情況,提出致富對策,并分別送上慰問金。局黨組書記楊黎明聯系包保埡子街村3戶對象。70多歲的儲昭明,老伴兒去世多年,現在獨自一人生活。楊黎明與儲昭明結成“親戚”,送去200元慰問金,并表示將想更多辦法進行幫扶。在進行走訪慰問時,該局干部紛紛表示,將通過解決就業、修一段到院入戶水泥路、爭取政策修建住房、幫助貧困學生讀書等不同形式的幫扶,實打實的做幾件群眾最需要的好事兒。
一個精準定位
俗話說:“扶貧先扶智。”“送錢不如送產業。”縣人社局在制定幫扶方案之前,在找出聯系村致貧原因、貧困類型之后,鎖定了“產業幫扶是長遠,設施建設是基礎”的幫扶工作思路。肖家埡村茶葉品質非常好。該局工作隊決定對其包保的10戶貧困家庭幫助發展茶葉產業。李大智聯系包保對象胡英憲有養殖手藝,加上新河村山場面積大,李大智鼓勵胡英憲利用山場大的優勢發展、壯大原有的“家庭式”養殖業,爭取早日拔除“窮根”。新河村二組陳明清是該局副局長毛明輝的包保對象,陳明清的兒子陳志鄖陽師專畢業,如今在磚廠打工。毛明輝鼓勵陳明清利用兒子陳志文化水平高這一優勢,齊心協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來發家致富。該局工會主席張吉仁聯系包保對象邵義成有茶葉制作技能,張吉仁表示,將幫助邵義成依托毗鄰的肖家埡茶場及茶葉合作社打破小作坊產業,發展壯大茶葉產業。該局通過這些精準定位,幫助村民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濟組織,從根本上強化貧困家庭自身的“造血功能”,力爭早日脫貧,逐步致富。(袁平凡 毛明輝 喻淑超)

局長李大智與困難群眾開展座談,了解困難情況,并送去慰問金。

局黨組書記楊黎明開展入戶調查工作。

局長李大智和其他干部一起深入村組,開展幫扶工作。

該局干部深入聯系村,來到田間地頭,了解群眾所需,進行精準扶貧。
——縣人社局扎實開展結對精準幫扶
今日竹山網消息 9月23日至26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5支工作隊先后來到寶豐鎮埡子街村、肖家埡村、水田坪村、新河村,扎實開展“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作。該局100多名干部,帶著一份真情和愛心,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慰問困難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查找貧困原因,提出致富對策,努力讓困難群眾逐步富裕起來。
一項堅定目標
精準扶貧是縣委、縣政府讓全縣各村貧困群眾盡快富裕起來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精準扶貧活動自今年8月份啟動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迅速行動。全縣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大會的第二天,該局局長李大智就帶領班子成員和二級單位負責人,深入到聯系村進行調研,了解情況。之后,根據本單位實際和聯系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扶貧幫建工作方案,明確了縣人社系統5支工作隊包保寶豐鎮新河村、埡子街村、水田坪村、肖家埡村等4個村和103戶幫扶對象,將用6年時間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
一條過硬紀律
“在幫扶中,各工作隊到村組農戶去了,必須嚴格生活紀律和工作紀律。”該局逢會必講。為保質保量推進落實精準扶貧工作,縣人社局明確規定:扶貧工作隊來去乘車不準租用轎車,均乘坐客車或面包車,嚴禁中午飲酒,不準在農戶家吃飯,嚴禁接收農戶贈送的土特產。記者3次跟隨該局工作隊采訪扶貧工作,工作隊員每次來去都是乘坐面包車。9月25日,記者與該局工作隊一起,采訪他們在新河村開展扶貧工作,面包車里一共坐了6名工作隊員。因為寶豐鎮黃栗片區正在擴修鄉村公路,加上車況較差,沿路顛簸的很厲害。“莫把車輪子顛掉了。”“屁股都顛瘦了。”趕路時,大家開玩笑地說,但都沒有任何怨言,認為是一種體驗,為老百姓做點好事都很高興。中午就餐,大家在出發前就準備了快餐面和一盒餅干。
一次深入摸底
幫扶,如何做到精準?摸清村組農戶底數是首要任務。自8月中旬此活動開展以來,該局班子成員和工作隊員先多次來到聯系村,認真聽取各村基本情況,并于8月26日前,全面完成了幫扶村貧困人口的核實核查摸底工作,協同幫扶村擬定了幫扶規劃,因地制宜制定了以產業發展為主的脫貧致富和發展規劃。在寶豐鎮埡子街村5組村民景正財家里,當得知李大智為他家脫貧致富了解情況而來時,景正財心里很是感激:“有你們幫我找路子,我一定好好干,多掙錢,讓家里生活好起來。”通過多次的調查摸底,該局鎖定了貧困村,瞄準了貧困戶,找準了致貧原因,制定了幫扶措施。
一回真情慰問
縣人社局通過調查摸底,聯系幫扶的4個村有103戶群眾家庭因疾病、智障、殘疾等原因,導致這些村民生活很是困難,或二次致貧。這103戶困難家庭,該局實行“統一領導、干部包戶”責任機制,采取一對一的進行幫扶。即:黨政主要負責人每人包3戶,黨組其他成員和二級單位負責人每人包2戶,其他干部每人包1戶。新河村四組李代林、胡英憲、梁登平等3戶村民,由局長李大智聯系包保。每到一戶,李大智首先了解其家庭生產生活情況,提出致富對策,并分別送上慰問金。局黨組書記楊黎明聯系包保埡子街村3戶對象。70多歲的儲昭明,老伴兒去世多年,現在獨自一人生活。楊黎明與儲昭明結成“親戚”,送去200元慰問金,并表示將想更多辦法進行幫扶。在進行走訪慰問時,該局干部紛紛表示,將通過解決就業、修一段到院入戶水泥路、爭取政策修建住房、幫助貧困學生讀書等不同形式的幫扶,實打實的做幾件群眾最需要的好事兒。
一個精準定位
俗話說:“扶貧先扶智。”“送錢不如送產業。”縣人社局在制定幫扶方案之前,在找出聯系村致貧原因、貧困類型之后,鎖定了“產業幫扶是長遠,設施建設是基礎”的幫扶工作思路。肖家埡村茶葉品質非常好。該局工作隊決定對其包保的10戶貧困家庭幫助發展茶葉產業。李大智聯系包保對象胡英憲有養殖手藝,加上新河村山場面積大,李大智鼓勵胡英憲利用山場大的優勢發展、壯大原有的“家庭式”養殖業,爭取早日拔除“窮根”。新河村二組陳明清是該局副局長毛明輝的包保對象,陳明清的兒子陳志鄖陽師專畢業,如今在磚廠打工。毛明輝鼓勵陳明清利用兒子陳志文化水平高這一優勢,齊心協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來發家致富。該局工會主席張吉仁聯系包保對象邵義成有茶葉制作技能,張吉仁表示,將幫助邵義成依托毗鄰的肖家埡茶場及茶葉合作社打破小作坊產業,發展壯大茶葉產業。該局通過這些精準定位,幫助村民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濟組織,從根本上強化貧困家庭自身的“造血功能”,力爭早日脫貧,逐步致富。(袁平凡 毛明輝 喻淑超)

局長李大智與困難群眾開展座談,了解困難情況,并送去慰問金。

局黨組書記楊黎明開展入戶調查工作。

局長李大智和其他干部一起深入村組,開展幫扶工作。

該局干部深入聯系村,來到田間地頭,了解群眾所需,進行精準扶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