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親串門來了啦”潘口鄉黨委書記董軍一進貧困戶曾慶余的家門,就高興地說到。8月23日下午,董軍冒雨深入潘口河村與自己結對幫扶的3戶貧困戶面對面交談,噓寒問暖,了解家庭基本情況,商議結對幫扶措施。
在貧困戶曾慶余家中,妻子劉春珍介紹自己患有癲癇病無勞動能力,家中還有年邁的母親,兒子外出務工的錢也僅夠個人開銷,在加上前不久丈夫腰部、腿都因傷做了手術,休養了一段時間,剛好一點這又去建筑工地了,自己也很想種點菜、打點零工掙點錢,為丈夫分擔,可是身體不行,只能做點針線活,她無奈地看著旁邊的針線籃。董軍立馬安慰說“你想致富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身體要緊,不要勉強,也不要著急,我們這次結對幫扶就是要幫助你們致富,你與老曾商量一下,看有什么好的致富項目可以發展,老曾一回家,就給我打電話,我再到你家來,與他具體商量,你看好不好?”劉春珍臉上露出了笑容,高興地說“那多好啊,有政府支持,我們一定要把握機會,爭取做點什么,讓家庭條件好起來。”
在貧困戶曾云太門前,看到房前干凈整潔,剛從地里挖回來的花生晾在屋檐下,董軍握住老人的手欣慰地說“大爺,一看你就是勤勞的人啊,你這戶親戚我結定了”。62歲的曾云太曾當過兵,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在廣東工廠上班,自己與老伴兒在家種點莊稼、打點零工維持生計,因供應兒子上大學,再加上兩人身體都有病,所以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了解情況后,董軍高興地說“你們了不起啊,就靠種莊稼、打零工供應了一名大學生,你兒子有文化、有技術,現在村上發展也很需要這樣的人才,返鄉創業也很不錯,政府一定支持!”董軍還仔細詢問了老人退役軍人生活補助、低保、社會養老保險等惠農政策享受情況,并囑咐隨行的村干部要定期檢查這些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必須做到按月足額到賬,一天都不能拖,一分都不能少。
在前往貧困戶張揚文家的途中,得知其臨時有事不在家,董軍就與其通話了解情況,約定近兩天將前往其家中。(王緒奎)
在貧困戶曾慶余家中,妻子劉春珍介紹自己患有癲癇病無勞動能力,家中還有年邁的母親,兒子外出務工的錢也僅夠個人開銷,在加上前不久丈夫腰部、腿都因傷做了手術,休養了一段時間,剛好一點這又去建筑工地了,自己也很想種點菜、打點零工掙點錢,為丈夫分擔,可是身體不行,只能做點針線活,她無奈地看著旁邊的針線籃。董軍立馬安慰說“你想致富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身體要緊,不要勉強,也不要著急,我們這次結對幫扶就是要幫助你們致富,你與老曾商量一下,看有什么好的致富項目可以發展,老曾一回家,就給我打電話,我再到你家來,與他具體商量,你看好不好?”劉春珍臉上露出了笑容,高興地說“那多好啊,有政府支持,我們一定要把握機會,爭取做點什么,讓家庭條件好起來。”
在貧困戶曾云太門前,看到房前干凈整潔,剛從地里挖回來的花生晾在屋檐下,董軍握住老人的手欣慰地說“大爺,一看你就是勤勞的人啊,你這戶親戚我結定了”。62歲的曾云太曾當過兵,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在廣東工廠上班,自己與老伴兒在家種點莊稼、打點零工維持生計,因供應兒子上大學,再加上兩人身體都有病,所以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了解情況后,董軍高興地說“你們了不起啊,就靠種莊稼、打零工供應了一名大學生,你兒子有文化、有技術,現在村上發展也很需要這樣的人才,返鄉創業也很不錯,政府一定支持!”董軍還仔細詢問了老人退役軍人生活補助、低保、社會養老保險等惠農政策享受情況,并囑咐隨行的村干部要定期檢查這些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必須做到按月足額到賬,一天都不能拖,一分都不能少。
在前往貧困戶張揚文家的途中,得知其臨時有事不在家,董軍就與其通話了解情況,約定近兩天將前往其家中。(王緒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