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飛 李大權
清人鄭板橋作過一個條幅,美其名曰“吃虧是福”,還用頗富哲理的字句對這一斷言加以解釋,進而闡述道,為人處事當以忠實厚道為佳。對此我們不感茍同,鄭老夫子的話似乎有點阿Q精神,在舊社會,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面對強大的黑惡勢力,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講,無力抗爭,只得將滿腔悲憤咽進肚子里,用“吃虧是福”的“格言”來安慰和麻醉自己,這是可以理解的。
“吃虧是福”分明是說自己吃了虧,卻要把虧當成福來享受,如食之奶酪飲之甘泉,美妙無比。我們認為,這分明是一種誤導,更是一種自欺欺人,“吃虧是福”實是舊社會頹廢的一種處世哲學,如今早被人們拋棄多時。
誠然,與同事朋友相處,在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上寧可自己吃點虧,以求團結和睦,這也未尚不可,但這一原則一旦被引申到各個領域,便有商榷的必要了。
比如單位福利分房,又感上末班車。從職務、工齡等因素判定,你理應分到一套新房,然而未曾想到領導卻把這套房硬是給了各項條件都不如你的人,只因他比你會“察顏觀色”,“會來事”。吃了這么大的虧,你能認為是福,能忍氣吞聲心平氣和嗎?
又如評定職稱,從你的能力資歷來看,你完全可以評上高級職稱,群眾也是這種看法。但評定結果你卻名落孫山,你的名額被一個大不如你的“活動家”占了。他對評委一個個畢恭畢敬地“拜”過了,你卻天真地相信評委的公正。該評上的沒評上,吃了這么大的虧,你能認為是福,能心甘情愿泰然處之嗎?
面對邪惡,你不敢抗爭,面對腐敗,你不敢控告,面對不正之風,你不敢揭露,而心甘情愿地自認吃虧,自認倒霉,以“吃虧是福”來安慰自己安慰自己,這是十足的阿Q精神,更是一種奴性思維。
讓“吃虧是福”的精神“發揚光大”,只能助長邪惡,助長腐敗,助長種種不正之風。 (作者單位:竹山縣潘口鄉政府)
清人鄭板橋作過一個條幅,美其名曰“吃虧是福”,還用頗富哲理的字句對這一斷言加以解釋,進而闡述道,為人處事當以忠實厚道為佳。對此我們不感茍同,鄭老夫子的話似乎有點阿Q精神,在舊社會,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面對強大的黑惡勢力,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講,無力抗爭,只得將滿腔悲憤咽進肚子里,用“吃虧是福”的“格言”來安慰和麻醉自己,這是可以理解的。
“吃虧是福”分明是說自己吃了虧,卻要把虧當成福來享受,如食之奶酪飲之甘泉,美妙無比。我們認為,這分明是一種誤導,更是一種自欺欺人,“吃虧是福”實是舊社會頹廢的一種處世哲學,如今早被人們拋棄多時。
誠然,與同事朋友相處,在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上寧可自己吃點虧,以求團結和睦,這也未尚不可,但這一原則一旦被引申到各個領域,便有商榷的必要了。
比如單位福利分房,又感上末班車。從職務、工齡等因素判定,你理應分到一套新房,然而未曾想到領導卻把這套房硬是給了各項條件都不如你的人,只因他比你會“察顏觀色”,“會來事”。吃了這么大的虧,你能認為是福,能忍氣吞聲心平氣和嗎?
又如評定職稱,從你的能力資歷來看,你完全可以評上高級職稱,群眾也是這種看法。但評定結果你卻名落孫山,你的名額被一個大不如你的“活動家”占了。他對評委一個個畢恭畢敬地“拜”過了,你卻天真地相信評委的公正。該評上的沒評上,吃了這么大的虧,你能認為是福,能心甘情愿泰然處之嗎?
面對邪惡,你不敢抗爭,面對腐敗,你不敢控告,面對不正之風,你不敢揭露,而心甘情愿地自認吃虧,自認倒霉,以“吃虧是福”來安慰自己安慰自己,這是十足的阿Q精神,更是一種奴性思維。
讓“吃虧是福”的精神“發揚光大”,只能助長邪惡,助長腐敗,助長種種不正之風。 (作者單位:竹山縣潘口鄉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