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雁今年40歲,1991年入伍,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到官渡司法所任所長。多年來,劉少雁同志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化解千家難事,溫暖萬家心田,維護著一方安寧,因此被當地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劉司法”。幾年來,他先后榮獲“全國優秀黨員干警”、“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湖北省十大金牌調解員”、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全縣“十佳政法干警”、全縣“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官渡司法所也榮獲市、縣級多項表彰。
大家眼中的劉少雁
官渡街油坊片區中心戶長李華:我在他辦公室對面修車這多年,感到他平易近人,沒有架子,老百姓有事找他經常看到的是滿面愁容進去,高高興興返回。而且他總是樂于幫助鄰里,比如看到停到辦公室外面的車呀什么的倒了,總會悄無聲息地幫助扶起。
新街村村主任馮再明:我們村上凡有需要,只要一個電話他就會及時趕到,對我們工作配合很密切。在處理問題時,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老百姓心服口服。
鎮綜治辦主任張光文:法律知識掌握全面,工作認真,講究方法和技巧,解決問題不急不躁、公平公正,有親和力,善于解開群眾心結,深得老百姓信任,為官渡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少雁:鄉村“好司法”
曾經的軍旅生涯造就了他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品質,曾經的律師、公證工作經歷練就了他深厚的法律知識功底。今年40歲的縣司法局官渡司法所所長劉少雁滿腔赤誠,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化解千家難事,溫暖萬家心田,維護著一方安寧,鄉親們親切的叫他“劉司法”。
2007年初,在局機關擔任過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助理的劉少雁調任官渡司法所所長。當時的官渡,由于庫區移民多、旅游流動人口多、新農村基礎建設多,矛盾糾紛隱患較為突出的局面。尤其是移民拆遷補償、財產分割、建房質量等引發的矛盾糾紛,給全鎮維穩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一次又一次考驗著劉少雁的調解能力。上任伊始,為了在最短的時間打開工作局面,劉少雁把健全、完善鎮、村人民調解網絡組織作為工作的突破口。在官渡鎮的支持配合下,該鎮成立了10個村級調委會,鎮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共抽調33名調解員,成功構建了上下貫通、縱橫聯動的大調解格局。
劉少雁既是司法所長,也是專職調解員,快出動、細工作、多引導、依法調是他的“秘訣”。官渡鎮政府建計生服務大樓時,負責建筑的老板陳某,把建房屋主體構造柱支模板的工程轉包給當地民工頭曾某,雙方合同約定:每平方米模板造價10元,按工程進度分期付款。在建造過程中,因曾某技術缺陷及監理人員管理疏忽,導致部分構造柱澆灌后出現偏斜。為此陳某單方終止合同,將工程另行發包他人。曾某要求據實結算工程款遭拒,陳某要求曾某賠償構造柱偏斜造成的損失,并以工程款抵扣損失。曾某即糾集當地群眾10余人圍攻工地,阻止施工,雙方沖突一觸即發。正要下鄉的劉少雁得知后迅速趕往現場,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思想工作,曾某同意劉少雁主持調解。在曾某帶領下,10多位群眾和陳某及監理人員來到司法所。劉少雁要求雙方如實陳述事實,依法維權,對照轉包合同及施工設計圖紙,一筆一筆計算用工量,根據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存在的過錯,依法分擔了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因事態緊急,他從上午一直忙到下午7點多鐘,中午和晚上,他沒有時間吃飯,就買來快餐面合著開水沖饑。經過9個多小時的調解,雙方被他忘我的精神所感動,也為豐富的法律知識所折服。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陳某當場支付曾某工程款2800元,終止雙方施工合同。至此一場群體性械斗案件被成功化解。
“決不讓矛盾激化,決不讓民事案件上升為刑事案件”,劉少雁在調解矛盾糾紛時始終抱著這樣一個信念。2011年8月11日,劉少雁在小河村回訪調解對象時,接到鎮政府電話,得知官渡鎮最邊遠的樓房村發生一起翻車事故,車主皮某在車禍中死亡。劉少雁掛斷電話出40元錢租了一輛摩托車即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后,他才了解到:樓房村將通村水泥路工程承包給曹某,曹某以每車10元的價錢請當地三輪車主皮某為其拉混凝土,皮某在運輸途中因操作失誤,不慎翻于山下,導致車毀人亡。事發后,承包商認為此事屬交通事故,自己不承擔任何責任。劉少雁趕到時,死者家屬已召集親友20多人將承包商圍在尸體旁,并提出23萬的巨額賠償要求。個別干部也認為承包商不承擔責任,并責令死者家屬自行安葬,此舉使死者家屬情緒更加激動。劉少雁見此當場向雙方表示,一定公正對此事進行責任劃分,希望大家穩定情緒,接受調解,并當場拿出隨身攜帶的法律書籍現場進行法制宣傳。他要求承包商先拿出5000元現金并購置棺材將死者進行安葬。在調解過程中,他先單獨對承包商講明:死者系承包商所請的雇員,雇員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承包商應承擔責任。希望承包商積極配合對此事進行調解。后又對死者家屬講明:23萬元賠償無法律依據,據實計算各項賠償費應為14.5萬元,但死者因操作不慎,自己也有過錯應承擔部分責任。經過講解,雙方均認識到自已的責任,最終經過協商,雙方均同意,承包商支付各項賠償共計9.9萬元。至此,一場群體性事件又一次得到妥善解決。
積極配合政府中心工作,以作為贏民心,也是劉少雁多年從事司法所工作經驗。2010年是官渡鎮移民搬遷工作攻艱年,也是官渡鎮矛盾糾紛創歷史新高的一年矛盾糾紛的發案率是官渡前幾年發生矛盾總合的幾倍。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他主動參與到移民工作中,許多節假日和雙休都沒休息過,都奔波在移民工作的第一線做調處工作,成功調處和化解了一件件矛盾糾紛,為官渡移民搬遷拆遷工作和社會穩定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勞動。當年6月,官渡鎮十三戶移民戶相約到襄樊購買建房裝修材料,家俱等價值27萬余元貨物,夜間運回官渡途經九華山大拐灣處因外地車輛對路況不熟,貨物嚴重超載發生側翻,整車貨物被撒落山崖之中,事故發生后,十幾戶移民戶天剛亮都圍到政府大院求救。他會同交警隊、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前往事發地,穩控現場局面,穩住移民戶車主情緒,作好善后賠償處理調查,最大限度確保移民戶的損失。經過三天的艱辛工作,經多次與保險公司溝通,最終移民戶和車主在司法所辦公室達成賠償協議。四天后,20多萬元貨款由車主家屬從襄樊來官渡一一賠償給移民戶。他積極工作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感動了不少在移民搬遷中的釘子戶,為移民工作的穩步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0年全鎮全年共發生各類矛盾糾紛323件,糾紛調解產為100%,調解成功糾紛案件302件,調解成功率過98%。 (王斌 陳海飛)
形象靠自己塑造
百姓眼里有把尺、百姓心中有桿秤、百姓嘴里有座碑。劉少雁胸懷為民之心,飽含愛民之情,用滿腔真誠和無私奉獻,常年奔波在鄉村調解一線,化解糾紛,帶來和睦,用實際行動在群眾中塑造了“好司法”的形象,也將自身人性的光輝定格在群眾的心中。采訪中,有熟悉他的人說,“劉少雁在我們這里很多群眾送他一個綽號,不喊他劉所長喊他‘劉司法’,原因是他解決民間糾紛比較公正,用我們農村的話說不踩半邊船,解決問題群眾心里很平坦、很舒服。”
劉少雁所在的司法所只有一個人,對于他來說既要做好前勤又要搞好后勤,而且矛盾糾紛隨時可能發生,因此,他時刻都做好待命的準備,哪里有需要他總會及時出現在哪里,爭取在最快的時間解決問題。“快出動、細工作、多引導、依法調”、“決不讓糾紛激化、決不讓糾紛上升為刑事案件”的工作理念,收到了“化解一件、教育一片、和諧一方”的維穩效果。他在調解矛盾過程中,細心謹慎,多方求證,善于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準確把握矛盾的焦點,運用嫻熟的調解技巧,讓移民群眾感知到司法的公正與公平。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調解,讓劉少雁“火”了。在官渡鎮,很多群眾有困難喜歡直接找“劉司法”。而劉少雁也樂于“被找”,他說:“讓‘法’得到人們認知,不是出于畏懼,而是出于信服;讓‘法’得以實施,不是出于威嚴,而是出于公平。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說明我的話沒白說,腿沒白跑,事沒白做。”
劉少雁近照
劉少雁深入居民戶家中調解矛盾
接到求助電話后,劉少雁立即騎車上門服務
多年來獲得的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