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龍武:義務照顧孤寡老人12年
竹山縣城關鎮二道坊村殘疾人陸龍武,從33歲那年開始照顧孤寡老人華福錄和吳雙成,前后整整12年,此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意外相遇傾情相助
近一個星期,孤老華福錄老毛病復發,45歲的陸龍武每天都到馬家坡上探望照顧這個孤寡多病的老人。
說起自己10多年來傾情照顧孤寡老人的事,陸龍武微笑著說,這是很平常的事。“兩老漢無依無靠,在他們生病和困難的時候,我幫一把是應該的,這多年就是這樣過來的。”陸龍武告訴記者,年過七旬的孤老華福錄和吳雙成原本都是本村人。他們都是智力低下的老實人,并且一輩子單身,年青時,他們以四海為家,幫人做工,年老后不能下地干活,就沒有人管他們了。12年前,華福錄從外面回到本村時,是個無地無房無戶口的“三無”人員,他只有回到本村在馬家坡的一個巖洞里棲身。一天中午,陸龍武到馬家坡有事,路過巖洞時,看到華福錄,見他可憐,便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寄住,之后又在馬家坡上給他蓋了一間木板房,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接濟幫助華福錄,沒想到這一來就是十多年。吳雙成是去年從外地流浪回來,沒地方居住,他就濟在華福錄的一間木板里不走,生活靠周圍的老百姓救濟,陸龍武知道后,又開始救濟吳雙成,并在山上幫吳雙成租了一間房供其長年居住。從此,陸龍武與這兩個無牽無掛孤寡老人的感情越來越深,這兩孤老對陸龍武也越來越依賴。
勤勞能干喜結良緣
今年45歲的陸龍武,一家6口人,上有兩個80多歲患有眼病的父母,下有一雙上學的兒子,自己命運坎坷,16歲時,他突然患有經骨痿縮癥,高燒不止,被迫輟學在家,治療三個月才保住了生命,變為終身殘疾人,到現在還一走一拐。為了不拖累父母,經過兩年的練習,雖然腿腳不利索,但他終于能自由活動和下地干輕活了。
為了給父母減輕壓力,從小就聰明過人的陸龍武,不想再賦閑在家,他自謀生路,先后辦過家庭糧食加工廠、承包過煤礦、還開過拖拉機、生過豆芽、做過跑跑生意。但不管是做啥活兒,他總是沒日沒夜地干,比正常人干的還要多的多。他說,他要的不是憐憫和同情,他要的是認可,殘疾人也要活得有尊嚴、有追求。通過自己的努力,1992年,他如償從本村馬家坡上搬遷下河,并在公路邊蓋起了三間120平方的紅磚房。
陸龍武的勤勞、樂觀與執著贏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30歲那年,經人介紹,他與原三臺鄉長溝村年青漂亮的姑娘夏清珍認識,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互愛慕,盡管阻力重重,兩個人還是幸福地結合了,并先后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我是要飯出身,從小因為家里窮,遇到災年我們只能出去逃荒,我親眼見過人活生生餓死在逃荒路上,那情景一輩子都忘不了啊!要不是這些年陸龍武幫助我,我早就沒命了。”華福錄老人輕輕抹了一下眼角,辛酸的回憶讓他頗為激動。
年青時,華福錄在村里還有一間瓦房,二畝地,生活過得很清苦。30年前,他又隨堂弟遷入外地,后來,他的堂弟過世后,他就被親人拋棄開始四處流浪。12年前,他走投無路后又重新回到村里,無依無靠。“是陸龍武救了我,我才能活到今天,平時有個大病小疼都是他跑前跑后給我買藥請醫生,他比我的親人還親啊……”。
說著說著,老人又抹起了眼淚。那是2010年7月的一天,天氣悶熱,老人兒時患得的“帥氣”又突然發作了,疼痛難忍,當時陸龍武又遠在四川幫朋友臨時看場,無法脫身,陸龍武接到鄉親們打來的求救電話后,立即叫妻子夏清珍請醫生上門治療,還精心照顧二、三天,來回跑10多趟路。“要是沒有陸龍武一家人,我肯定早就不在了。”
村支書賀榮發介紹說,陸龍武這個人不簡單,他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六口人全靠他在外面勞作,本人還是個殘疾,行動不便,他不但自己不向組織伸手要救濟,還主動去救濟兩個孤老,每周都往馬家坡華福錄和吳雙成駐點跑幾趟,吃藥給錢,吃飯給面,逢年過節還給兩孤老買肉和買新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