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 塵
誰是2005年年初最幸運的人,我想,1月6日凌晨零時02分誕生在北京市婦產醫院體重3660克、身長52厘米的小嬰兒張亦馳是最幸福的,盡管他對于這個新鮮的世界還是一片茫然無知,但他和他的家長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生命降生而驕傲不已。他代表著一個特別的數字,一種特別的含義——中國內地第13億名公民誕生。
筆者在為這第13億名小公民心中默默祝福的同時,不免又感到有點不解。有心查了一下資料更是疑惑萬分:國家統計局2004年人口變動情況的抽樣調查表明,到2004年底,中國大陸人口的數量是12.9988億人。根據2004年的凈增人口數測算,我國每天出生人口2.08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就在張亦馳發出第一聲啼哭的那一剎那,全國又有多少新生命同時呱呱墜地,而憑什么張亦馳就無法選擇地撞上幸運的蛋糕,肩負起“第13億名小公民”那頂似乎過于沉重的帽子,一出生就成為媒體的焦點,受盡川流不息的探望?
當然,從實際出發,要想絲毫不差的選準第13億名小公民的出生的時間和地點,這完全是人力莫及,勉為其難。這“第13億名小公民”的命名顯然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但是從1995年2月15日的中國第12億個公民到2005年1月6日中國第13億名公民的誕生,10年的跨度,卻“花落”同樣的城市同樣的醫院,這到底是貌似巧合還是實屬巧合,看來不是我們這些后知后覺的受眾所能定論的啊。
1月5日的《中國青年報》上有這樣一條有點關聯的新聞:8歲女孩茉茉是趙大媽在雨中揀來的一個棄嬰。為給茉茉上戶口,趙家就得先交3萬元的社會撫育費,而趙家貧困得連2000元也交不起。不交社會撫育費就得不到證明,沒有證明就上不了戶口,茉茉先后用刀割脖子、用瓦片割腕、吞服安眠藥,到目前已4次自殺未遂。比起小弟弟張亦馳來,我們的茉茉是顯得那樣可憐而無助。也許,要等到小茉茉再奮斗若干年,她所得到的東西只是一個剛出生小孩所得到的一樣多。
一聲嘆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