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購置年貨、拜年禮品和乘車出行成為必備之舉,或服飾、或食品、或煙酒,買賣的數量和金額都大于平時,假鈔也乘機大行其是,讓人防不勝防。
2月1日,筆者在城關醫院門前遇到一位農婦賣了豬肉后死活不要100元面額的鈔票,3日又在后街遇到一位賣魚的婦女找零給顧客,人家不要50元面額的鈔票;據人民路某店主陳某目擊,2月5日,在外貿公司門前上坡處,一位年輕人向一位60歲左右的老頭買了800多塊錢的豬肉,竟然夾雜給付500元百元假鈔;2月15日,一位加工鋁合金的老板告訴筆者,他在收一筆帳時,對方連連給他三張假錢,因礙于情面,他沒有說破,只是連連要求對方換一張。
春節期間人們急于買賣、疏于辨別,遭遇假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小面值的假幣最難提防。據警方朋友介紹,一些使用假鈔者常去藥店、小賣部,買幾塊錢的東西把假幣用出去。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驗鈔機中,也有部分功能不全,容易對制作相對較好的假幣誤認。特別是“臺灣版”的假鈔,仿造得相當逼真,僅看水印頭像不能辨出真偽,唯一的識別方法是看光變油墨數字是否會隨視角不同而變化。(十 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