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訊 “貧困戶建房扶貧協會補助5000元,用混凝土每立方還能便宜20元!子女上學和發展產業協會也會進行幫扶!”連日來,這個好消息傳遍了寶豐鎮花栗樹村的田間地頭。“有了這么多幫助,蓋房子就更容易了,我今年就要蓋起來!”得知鄉村扶貧幫建協會的幫扶措施后,該村二組貧困戶吳慶山決定今年就啟動建房計劃。
寶豐鎮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任重道遠。該鎮積極探索“協會+貧困戶”模式,以鄉情為紐帶,動員外出創業成功人士、本地能人大戶、離退休老干部、在職干部職工組成扶貧幫建協會,協助黨委、政府開展結對幫扶、捐資濟困活動,助力精準扶貧。這些協會以村為單位,成員由群眾及村支兩委推薦,經村黨支部審核,鎮備案登記,公布后確認成為協會成員,并由協會成員大會選舉產生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協會主要任務是動員會員們根據自身能力,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當地實際,參與精準扶貧,開展結對幫扶,援建公益事業。目前,寶豐鎮已成立扶貧幫建協會22個,輻射貧困人口1萬余人,并力爭今春村村建起扶貧幫建協會。
記者從寶豐鎮政府了解到,已建成的協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廣大貧困戶送去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曹家灣村鄉村扶貧幫建協會會長、明宏塑編公司董事長蔡明宏主動與2戶貧困戶簽訂包保責任書,為其提供就業崗位,簽訂長期就業合同,保證戶均年收入不低于3萬元;對村上貧困戶子女考上大學,按批次分別給予3000、2000、1000元助學金。蔡明宏還直接捐資6萬元,用于該村通村公路和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解決村民出行難、飲水難問題。車家溝村鄉村扶貧幫建協會會長、山田湖藍莓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操宏偉通過“農場+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吸納貧困戶到藍莓基地務工,學種植技術,增加家庭收入……
據縣扶貧攻堅辦介紹,“協會+貧困戶”模式正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雙臺、溢水、得勝等鄉鎮也在積極探索這種模式,全縣鄉村扶貧幫建協會總數已達50個。 (張 成 羅 聰)
扶貧濟困 造福桑梓
鄉村扶貧幫建協會的建立,凝聚了鄉情,也滲透著親情,是我縣打造扶貧開發統一戰線的有效探索。協會會員大多是先富起來的群眾,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有強烈的反哺意識,能夠成為造福桑梓的積極力量。在黨委、政府的用心引導下,這些人成為推動精準扶貧共建小康的自覺擁護者、忠實實踐者和有力推動者,他們充分發揮親緣、人緣、地緣優勢,凝聚起全社會的人力、財力、智力資源,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和活力因子,在促進產業扶貧、促進公益事業發展、促進群眾自主脫貧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