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200多只小雞們正在進食,80余只大大小小的山羊和8頭牛遍布山嶺,悠閑地吃著青草。四月中旬,記者走進寶豐鎮新河村二組吳遠樹家,仿佛走進了一個小型養殖場。“新房子二樓快封頂了,土屋很快就可以拆掉了,好日子全靠它們!”吳遠樹指著牲畜說。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外出務工走不開,加上自己又沒技術,掙不到高薪,曾經的吳遠樹,十幾年掙扎在貧困線上。現在,靠著不斷學習和巧妙統籌,他在家門口走向了脫貧致富路。
“不出門也會有出路”
吳遠樹今年38歲,一家五口之中,父母已經年過六旬,兒子才六歲,妻子身體不好。多年來,一家人都擠在兩間土墻屋內,過著貧窮、艱苦的日子。父母妻兒幾乎都需要自己照料,吳遠樹沒法像別的農村青年一樣外出務工,只能在家門口尋生計。
十幾年來,吳遠樹種過茶葉,養過豬和雞,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經過分析,吳遠樹覺得在較小規模下,靠單一產業很難產生大的效益,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分散風險,實現脫貧。“我一直相信,家里餓不死人,不出門也會有出路。”吳遠樹說。
“小產業干好了,也有大奔頭”
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后,縣人社局扶貧工作隊進駐新河村,挨家挨戶進行幫扶。工作隊認真分析了吳遠樹家的現狀,給他定下了“多管齊下,統籌發展”的脫貧路:糧食雖然沒效益,但是能解決溫飽,可以種兩三畝;養雞和羊短期能見效,但風險大,要適度養殖;養牛風險低,收益相對穩定,但周期長、見效慢,不能超過10頭。多產業統籌發展,相互促進,短期能脫貧,長期能致富。
經過半年多的籌劃和準備,吳遠樹達到了現在的養殖規模。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加上政策補貼,年底將實現收益四萬余元,可順利脫貧。面對越來越好的日子,吳遠樹總結道:“小產業干好了,也有大奔頭!”
“養畜生也能買保險”
眼看著鄰居們都蓋起了小洋樓,吳遠樹決心改善自家的居住條件。今年初,通過自籌及貸款,他開始建設新居,如今,三間兩層小洋樓已基本完工,待裝修完畢后即可入住。建房欠款讓吳遠樹背上了大包袱,抵抗風險的能力極大地減弱了。
通過咨詢,工作隊為他支上了新點子,即通過購買畜禽養殖保險,極大地降低了養殖風險,同時還可以享受政府相關補貼。“養畜生也能買保險,我根本沒想到過!”消除了后顧之憂,吳遠樹的脫貧前景一片大好。 (張成)



